English

应用性论著谁来撰写

1998-03-25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这个问句可以视作《中华读书报》上近期发表的全根先先生的一篇题为《博士论文因何芳踪难觅?》文章的“续篇”。不,严格说来,它只是缘于全先生文章的启发。全先生在文中说,由于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社会上对应用性较强的科研成果需求较旺,呈现求大于供的局面;而文、史、哲类博士论文,一般为基础性、学术性研究,应用性稍差,因此社会上对这方面博士论文的需求相对较少”。全先生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博士论文“应用性稍差”的问题,我想,全先生在抓住了问题的同时还给我们的有关人士留了面子。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这远不是一个“稍差”的问题,而应说“较为严重”更妥贴:博士论文应用性差的情况较为严重。

应该说这不是什么老问题了。多年来,高等院校的人文社科教学与研究,存在着一个与实践与生活脱节或部分脱节的问题,而在论文论著中表现尤甚。不仅是博士论文,即便是硕士论文也是如此。好像不去讲学理,不去做索引,不去论微言大义,不去喊“伟大意义”,就不算做论文、写论著。此风之下,硕士博士做论文写论著,大多瞄准那些阐述、论辩、义理的方向,而很少去做具有应用价值、能够指导或引导实践的努力。这其中,固然有人文社科本身特点所致的缘故,科学毕竟不能完全等同于技术;但是,毫无疑问,与自然科学一样,人文社科同样有一个指导与引导实践,有一个与社会实践“接口”的问题。比如我们的新闻学,就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领域,为什么不能有几个博士写一本《新潮版面学》,为什么不能就比如文化生活类或文摘类报纸到底如何有效运作做出宏篇巨制来?如此等等。我以为,如果有人去做这些方面的努力,他或她一样可以毫无愧色地去做一个合格乃至优秀的博士。质诸读者,包括学界读者,不知以为然否?

你不去做不代表没有人去做,博士们不关心不代表没有人关注。当然,别一类的关注、关心者,可以怀揣别一份目的与心计:或为谋名,亦或干脆为谋稻粱孔方兄!一个论据便是现在的图书市场。去书摊上看看,各个领域、各个门类、各个方面,几乎有一个山头就有一杆旗帜插着矗着,而且都赫然标着十分醒目十分招摇的招贴词:面向大众,具有应用性。可那是什么样的应用呵!或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或张冠李戴,错谬百出;或闭门造车,想当然耳……学术其名,赝品其实;“应用”其名,误导其实;科学其名,假冒伪劣其实。考究这些东西的作者,又会让人大跌眼镜。或曰速成,或曰业余,或者,干脆就是“枪手”!刚刚考上大学,就敢面不改色地向老人宣称写出了指导生活的应用性著作;剪刀加浆糊,自己本就似懂非懂,再“通俗”再贴近恐怕“应用”起来也无法消受。应用,应用,多少骗子假汝之名以行!

一边是无暇顾及或不屑一顾,一边是猛钻空子以售其奸。这恐怕不仅仅是“博士论文芳踪难觅”一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严峻现实。我们的博士毕业后又如何了呢?我们的“博导”们又在干什么呢?我们的专家学者又都在哪里呢?重基础,重学术,轻应用,轻普及,还真不仅仅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事情哩。故尔,近年来不断有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大名家大手笔写小文章写“应用文”。大名家大学者大专家大手笔占领了“主阵地”,那些“占山为王”的文化骗子们自然会落荒而逃。这,是毫无疑问的。

愿我们的博士,学术学识广博渊博之士,垂注应用性论著,拿起笔来,真正为更多更广大的读者、读者群提供有益有趣有指导作用的“应用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